南溪山公园位于市区南,将军桥侧,距市中心4千米,总面积18公顷,辖南溪山、园圃、南溪河3部分。海拔291米相对高度141米长350米宽180米山体面积775公顷。南溪山东西峰并列,神韵天成,为桂林山石之冠,溪水萦绕其下。自唐李渤开发至今,已逾千载。洞多且奇胜。南溪山亭台圃榭庭院错落,小桥流水,树茂境幽。南溪山东西两峰对峙,耸拔干尺,烟翠凌空,有“叠嶂凌烟天咫尺”的气势,登高处可瞰城南风光。桂林山石多青黛色,唯南溪石色泛白,雨后云收,艳阳映照,光彩耀目,有“南溪新霁”之称。南溪山洞穴多而奇,山南有刘仙岩、穿云岩等,玄元洞,又称老君洞,有三清石像,[头部以毁]。山北有白龙洞、元岩、泅洲岩、龙脊洞等。还有金莲岛、白龙泉、龙脊亭、白龙桥诸胜,白龙泉为桂林名泉之一。南溪山开发较早,山崖洞壁上留下唐以来石刻近200件,早开发南溪山的是唐代宝历年间的桂管观察使李渤,他酷爱此山的碧水幽林。李渤的《南溪山诗并序》记录了1000多年前开发南溪山的经过。白龙洞在南溪山西北山腰处洞口于山体北麓标高155米高出南溪河10米洞高20米、宽12米高、宽处均为23米长4995米面积1828平方米是南溪山高的洞穴。
历史文化
古人足迹南溪山的早开发者是唐实历间的杜管观察使李渤,他酷爱此山的碧水幽林,今山洞中尚存其《留别南溪》诗的石刻。公园有白龙洞、刘仙岩等多个岩洞,两峰间有龙脊亭,为登高观赏城南北风光的佳处。南溪河上,建有白龙桥。山北溪边有白龙泉,为桂林名泉之一。正因为有诗人的心血、心语,使“南溪新霁”在桂林八景中榜上有名。桂林石山,多呈青黛,雨后千山墨如铁。惟南溪山山呈玉色,雨后斜阳,七彩生辉,把个南溪山映照得五光十色,似如彩屏。旧时南溪遍种莲藕,雨后金光灿然,不难想象,南溪山是怎样的艳丽。南溪山你别看它山体不大,山中上上下下全是空心的,据说把所有岩洞的面积总和起来,能超过桂林的岩洞七星岩呢。因而发生在南溪山的故事,老百姓如数家珍,娓娓道来。五代时期,大将军彭晖颜驻守桂林,在南溪山设关守卡,击退了南汉的入侵,保护了一城百姓的平安,故城民就将南溪山下的安溪桥改名为将军桥,以表对彭大将军的敬意。到了清朝,太平军攻打桂林城,也是在南溪山将军桥一带设下埋伏,用火炮击中从广州赶来增援的清军将领乌兰泰,乌兰泰败退到阳朔便一命乌呼,真个成了“乌烂汰”。但南溪山为传奇者,还数刘仙人。根据桂林文史大家苏洪济先生的考证,南宋末年,道教中的南宗孕育出风靡全国的全真教后,道教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全盛时期。道教南宗的初祖是紫阳真人张平叔,而他的道统,指航人就是桂林的刘仙人!刘仙人名景字仲远,是个土生土长的桂林人。他生于北宗乾德五年,卒于宋神宗元丰八年,享年118岁,是桂林有史记载的高寿者。为防故弄玄虚,宋代的地方官员吕愿忠、张孝祥等人都认真考查过其年岁真伪,都认为是真实的,而刻石在刘仙岩内明示后人。刘仙岩在南溪山的南麓半山之间,该岩明亮宽敞,其间石床、石桌、石凳、石灶天然生成,无一不具。还有一点与桂林其它岩洞截然不同的是,该岩石壁之上,几乎所有的石刻,不论何朝何代所刻,其内容几乎都与刘仙人有关。考证足迹据苏老师考证,就道教发展史而言,从东汉到南宋,其过程都有一条比较明晰的发展脉络,惟有北宋中期的一段时间,道教的衣钵似乎并不是明确相传。写道教史的学者都懂得,这一段时间的道教史不好弄,因为可以资作旁证的史料太少了。公园风景2(15张)而桂林南溪山刘仙岩内的有关石刻,恰好了这段时间的空白。据《桂林刘真人传迹》及其它有关史料,张平叔在桂林结识刘仙人时,尚是一个因失火烧毁公文而被发配岭南的小吏,而此时的刘仙人已经是具有相当道术的真人了,年龄也比张平叔大17岁。张平叔随刘仙人学道,刘仙人理所当然就是张平叔的师傅及传人。张平叔来到桂林后,当上了当时桂州经略安抚使陆诜的属吏,时间是北宋英宗治平元年,他当时已是80高龄的人了。后来陆诜调职四川,张平叔随同前往,终于在四川成就为道教一代继往开来的关键人物。南溪山也因了刘仙人的存在而成其为道教圣地,南溪山在桂林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自然就不同凡响。流行文化虽然能轰动一时,哗众取宠,但它毕竟是过眼烟云,昙花一现。惟有传统文化能天长地久,地老天荒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旺季门票:65元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开放:8:30-17:30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